摘要:祭灶(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別名(小年、謝灶、灶王節),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
演變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肚寮武洝肪硎妒隆つ钏囊顾驮睢罚骸八缀襞D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一…
|
祭灶(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別名(小年、謝灶、灶王節),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
演變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肚寮武洝肪硎妒隆つ钏囊顾驮睢罚骸八缀襞D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薄肚宄笆反笥^·清宮遺聞》中說,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寧宮。
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祭灶習俗
《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痹钌竦穆氊熅褪菆陶圃罨穑芾盹嬍?,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民間傳統上的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