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51年3月9日“電流磁效應發現者”丹麥科學家奧斯特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1 20:01
|
|
|
1851年3月9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51年3月9日(農歷1851年2月7日),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電流磁效應發現者奧斯特逝世。
“電流磁效應發現者”丹麥科學家奧斯特逝世
奧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
1851年3月9日逝世,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電流磁效應的發現者
丹麥物理學家。1777年8月…
|
1851年3月9日(農歷1851年2月7日),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電流磁效應發現者奧斯特逝世。
“電流磁效應發現者”丹麥科學家奧斯特逝世
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
1851年3月9日逝世,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 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電流磁效應的發現者
丹麥物理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蘭格朗島魯德喬賓的一個藥劑師家庭。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獲博士學位。1801~1803年去德、法等國訪問,結識了許多物理學家及化學家。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1815年起任丹麥皇家學會常務秘書。1820年因電流磁效應這一杰出發現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學院院長。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
他曾對物理學、化學和哲學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由于受康德哲學與謝林的自然哲學的影響,堅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長期探索電與磁之間的聯系。1820年4月終于發現了電流對磁針的作用,即電流的磁效應。同年7月21日以《關于磁針上電沖突作用的實驗》為題發表了他的發現。這篇短短的論文使歐洲物理學界產生了極大震動,導致了大批實驗成果的出現,由此開辟了物理學的新領域──電磁學。
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與電磁之間聯系的思想。1822年他對液體和氣體的壓縮性進行了實驗研究。1825年提煉出鋁,但純度不高。在聲學研究中,他試圖發現聲所引起的電現象。他的最后一次研究工作是抗磁性。
他是一位熱情洋溢重視科研和實驗的教師,他說:“我不喜歡那種沒有實驗的枯燥的講課,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從實驗開始的”。因此受到學生歡迎。他還是卓越的講演家和自然科學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議成立丹麥科學促進協會,創建了丹麥第一個物理實驗室。
1908年丹麥自然科學促進協會建立“奧斯特獎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1934年以“奧斯特”命名CGS單位制中的磁場強度單位。1937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設立“奧斯特獎章”,獎勵在物理教學上做出貢獻的物理教師。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3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