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80年2月12日明清小說家李漁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7 15:31
|
|
|
1680年2月12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680年2月12日(農歷1680年1月13日),明清小說家李漁逝世。
明清小說家李漁逝世
李漁(公元1611年9月13日,舊歷八月初七-公元1680年2月12日,舊歷正月十三),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后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后居于南京,把…
|
1680年2月12日(農歷1680年1月13日),明清小說家李漁逝世。
明清小說家李漁逝世
李漁(公元1611年9月13日,舊歷八月初七-公元1680年2月12日,舊歷正月十三),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后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并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閑情偶寄》等書。
生平
李漁出生時,由于其祖輩在如皋創業已久,此時“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調教后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于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產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段內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后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經??颗e貸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漁于貧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說起李漁,一開始幾乎是幾個男人之間的談資,稍稍有點隱私,關于如何挑選女人、關于《金瓶梅》的版本,諸如此類,以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后來發現,喜歡李漁的人越來越多,不僅男人喜歡,連女人也很欣賞。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喜歡李漁,幾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為李漁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并且生活得很藝術的人。而且他能夠把生活的經驗又很藝術地寫成書,這也是他高出許多風流才子的地方。林語堂在談到《閑情偶寄》這本書時說:“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個重要部分,時專門研究生活樂趣,時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從住室與庭院、室內裝飾、界壁分隔到婦女梳妝、美容、烹調的藝術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窮人尋求樂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悶的途徑、性生活的節制、疾病的防治……”
李漁的戲曲論著存《閑情偶寄》詞曲部,以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譯、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自、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堕e情偶寄》除戲曲理論外,還有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李漁在給禮部尚書龔芝麓的信中說:“廟堂智慮,百無一能;泉石經綸,則綽有余裕?!兄昭?,稍舒蓄積。”可見此書足能反映他的文藝修養和生活情趣。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2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