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4年1月1日歐洲經濟區成立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7 21:29
|
|
|
1994年1月1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994年1月1日(農歷1993年11月20日),歐洲經濟區成立。
1994年1月1日,由歐洲共同體12國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7國中的奧地利、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5國組成的當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歐洲經濟區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區的誕生不僅改變了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關系,同時也對西歐聯合及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歐共體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關…
|
1994年1月1日(農歷1993年11月20日),歐洲經濟區成立。
1994年1月1日,由歐洲共同體12國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7國中的奧地利、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5國組成的當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歐洲經濟區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區的誕生不僅改變了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關系,同時也對西歐聯合及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歐共體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關于建立歐洲經濟區的設想始于1984年,但直到1990年6月雙方才開始正式談判。在共同決策捕魚區、貨車過境和共同發展基金等問題上,雙方曾一度分歧甚大,談判幾次出現僵局。但出于共同的利益考慮,雙方最終還是達成妥協,并于1992年5月2日在葡萄牙的波爾圖正式簽署了建立歐洲經濟區的協定。該協定本應在1993年1月1日生效,但在批準過程中又出現波折。
1992年12月6日,瑞士就條約的批準舉行公民投票,結果由于50.3%的居民反對而否決了瑞士加入歐洲經濟區。鑒于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在司法和行政上的特殊關系,瑞士的否決使列支敦士登也無法加入歐洲經濟區,導致歐洲經濟區的范圍由原來的19國縮小到17國。瑞士的否決不僅使得歐洲經濟區協定推遲生效,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具體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填補因瑞士退出而造成的共同發展基金的短缺。原協議規定,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應向歐洲經濟區內南方欠發達國家提供20億歐洲貨幣單位的發展基金,其中瑞士應承擔總金額的27%。經過幾個月的協商,歐共體和歐貿聯雙方于1993年3月17日再次簽署《歐洲經濟區補充協定》,對原條約進行了補充和部分修改,通過采取減少基金貸款利息補貼的辦法,為歐洲經濟區的建立掃清了障礙。由于這些細節問題,歐洲經濟區的成立被推遲了整整1年。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2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