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月9日我國“氫彈之父”于敏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0 21:05
|
|
|
2015年1月9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15年1月9日(農歷2014年11月19日),他的名字曾經是絕密的——中國的“氫彈之父”于敏。
我國“氫彈之父”于敏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他頒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15年1月9日(農歷2014年11月19日),他的名字曾經是絕密的——中國的“氫彈之父”于敏。
我國“氫彈之父”于敏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他頒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學家獲此殊榮。
于敏不僅是核物理學家,也是中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杰出領軍人物之一,他在核武器理論研究和設計方面屢有突破。
于敏是一個神秘人物,曾經“隱身”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從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人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時間,創造這個奇跡的其中一位杰出代表就是于敏。
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后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氫彈之父”于敏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于敏頒發獎勵證書。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核物理學家,氫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寧河縣。194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高級科學顧問,曾任該院副院長。
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后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獲求是基金杰出科學家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晚年的于敏
獲獎者得獎金500萬人民幣
國家科學技術獎一共分為五項,分別是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都倍受公眾矚目。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主辦的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國家級獎勵。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學家獲此殊榮。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設立,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年獲獎者不超過兩名,獎金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截至2014年,共有25位杰出科學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3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