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11月17日一張自拍照、一條朋友圈讓博士生被間諜盯上了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3-11-17 10:41
|
|
|
2023年11月17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3年11月17日(農歷2023年10月5日),“兒子加班辛苦了,科研不易!”一條朋友圈,讓博士生被境外間諜盯上了。
一張自拍照、一條朋友圈讓博士生被間諜盯上了。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7日,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今天上午7:02發布一則危害國家安全案例,內容如下:
警惕!這些活動會讓間諜有機可乘!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
|
2023年11月17日(農歷2023年10月5日),“兒子加班辛苦了,科研不易!”一條朋友圈,讓博士生被境外間諜盯上了。
一張自拍照、一條朋友圈讓博士生被間諜盯上了。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7日,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今天上午7:02發布一則危害國家安全案例,內容如下:
警惕!這些活動會讓間諜有機可乘!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對我滲透竊密活動愈發活躍,各類間諜情報活動的主體更加復雜、手法更加隱蔽、目標更加多元、領域更加廣泛,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一些科研團隊的專家、學者赴境外參加學術交流之機,主動貼靠,通過感情拉攏、攀拉利誘、許以高額回報,甚至栽贓脅迫等卑劣手段,開展情報搜集活動,危害我國家安全。
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微電影《防線》,講述了我國某科研機構的博士生董某,在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貼靠拉攏,并一步步落入對方設下的圈套,險些造成某領域最新技術成果泄露的故事。
手機違規操作,埋下安全隱患
博士生董某在某科研機構實習期間,對各項保密制度置若罔聞,違規將手機帶入涉密辦公場所,并將含有涉密場所信息的自拍照片發給母親。董某母親將照片上傳至社交媒體炫耀,導致董某的涉密工作特征、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泄露,埋下了嚴重安全隱患。
赴外學術交流,結識“熱情”編輯
一段時間后,團隊研究成果初現,董某和同事受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此期間,自稱為某國際核心期刊雜志社編輯的肖某主動貼靠董某,并吹捧董某學術造詣深厚,表達了約稿意向,在互相寒暄之后雙方互加微信。令董某沒想到的是,肖某的真實身份是境外間諜,掃碼添加好友,其實是他獲取手機信息、實施監聽的手段。
間諜鼓吹引誘,泄露國家秘密
該團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后,肖某抓住董某急于出名的心態,不斷鼓吹、步步引誘。最終,董某擅自將涉密研究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了肖某。
果斷出擊制止,迷途者當知返
然而,肖某的情報竊密活動早已進入國家安全機關的視線。在千鈞一發之際,國家安全機關果斷出擊,及時截獲含有涉密信息的郵件,避免了涉密信息的外泄,有力維護了國家安全。事后,董某幡然悔悟,積極配合國家安全機關的調查,并向導師表示歉意。導師向董某講述了自己當年從國外回國的親身經歷,并引用愛國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的話教育他,“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反間諜法》第十條規定,“境外機構、組織、個人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間諜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涉密工作人員應當嚴格遵守保密規章制度,注意社交軟件的隱性風險,禁止用手機等智能電子設備拍攝、存儲涉密影像資料,禁止將手機等智能電子設備帶入涉密場所、傳遞涉密敏感信息。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應時刻緊繃國家安全之弦,警惕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不得向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一旦發現境外非法竊取、刺探、收買等危害國家安全的可疑情況,應及時撥打12339舉報受理電話,或登錄www.12339.gov.cn互聯網舉報受理平臺,或通過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向國家安全機關進行舉報。
微電影《防線》完整視頻
?。▏野踩抗娞枺?br />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2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