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7年1月6日我國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構建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9 19:36
|
|
|
1997年1月6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997年1月6日(農歷1996年11月27日),我國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構建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
1997年1月6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學術活動中心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構建了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這是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洪國藩研究員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經過3年…
|
1997年1月6日(農歷1996年11月27日),我國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構建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
1997年1月6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學術活動中心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構建了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這是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洪國藩研究員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經過3年多的艱苦奮戰,利用已完成的水稻12條染色體的BAC庫,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構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我國科學家在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中取得的這一成果,為最終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奧秘和農作物育種做出了重大貢獻。
水稻基因組由12條染色體組成,總長度為4.3億核苷酸,水稻基因組研究計劃包括三大內容,即水稻基因組遺傳圖、物理圖的構建和DNA全順序的測定。開展水稻基因組研究的有日本、美國、印度、韓國、菲律賓等國家,日本已于1994年首先構建了水稻基因組的遺傳圖,從而使水稻基因組物理圖的構建成為該領域攻堅戰的制高點。
在水稻基因組研究計劃中,物理圖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根據物理圖不僅能夠為最終解開水稻的全部遺傳信息之謎奠定基礎,而且可以通過定位克隆等多種現代技術,高效而系統地為農業遺傳育種提供所需的重要基因及有關信息。我國構建的水稻基因組物理圖的特點是:(1)分辨率(基本尺度)為12萬核苷酸。這樣高的分辨率使得DNA全順序測定能夠直接進行,同時簡化了獲得所需基因的步驟;(2)含有565個遺傳分子標記,許多標記間的物理距離已測出,這將大大加快獲得禾谷類作物所需基因的速度;(3)含有近100個通用的遺傳分子標記,這些遺傳分子標記在大麥、小麥、燕麥、玉米、高粱、甘蔗等六種主要作物的基因組中是通用的。因此,水稻基因組物理圖的構建對農業遺傳育種將產生重大作用。
洪國藩研究員在前不久召開的國際水稻分子生物學會議上報告這項成果后,引起強烈反響,不少學者主動表示愿與中國科學家進一步合作。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2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