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45年4月29日明朝末年將領左良玉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8 08:57
|
|
|
1645年4月29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645年4月29日(農歷1645年4月29日),明朝末年將領左良玉逝世。
明朝末年將領左良玉逝世
左良玉(1599年-1645年4月29日),字昆山。明末山東臨清人。明朝末年將領。
生平
幼年喪父,由叔父撫育成人,雖不識字但多有智謀,“長身赧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以故戰輒有功”。初官遼東車石營都司,后…
|
1645年4月29日(農歷1645年4月29日),明朝末年將領左良玉逝世。
明朝末年將領左良玉逝世
左良玉(1599年-1645年4月29日),字昆山。明末山東臨清人。明朝末年將領。
生平
幼年喪父,由叔父撫育成人,雖不識字但多有智謀,“長身赧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以故戰輒有功”。初官遼東車石營都司,后隸昌平部督侍郎侯恂麾下。大凌河被民變隊伍包圍,擢副將率兵往援,戰于松山與杏山有功。
崇禎六年(1632年)即升至總兵官。到山西后,勝戰涉縣、輝縣,繼而在武安被殲,只身脫離。后左良玉得到昌平兵,于河南屢戰屢勝。九月,與曹文詔等將領在武安合圍民軍。至十一月,叛軍向王樸詐降,脫離包圍圈,作亂河南。十二月,左良玉開始追擊,二十天內肅清河南境內叛軍,期間叛軍主力高迎祥等人已去湖廣鄖陽,被稱遇強則逃,遇弱則戰。
史載左良玉軍紀敗壞,形同盜匪,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左部尾隨張獻忠占據襄陽城,城內百姓家家駐有左軍,“淫污之狀不可言”,以至于百姓“不恨賊而恨兵”。
崇禎十一年(1638年),追擊張獻忠,揮刀擊之,獻忠面流血。叛軍因此陷入低潮。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張獻忠復叛,一路勢如破竹,占領谷城縣城與房縣。熊文燦令左良玉、羅岱率兵進剿,從襄陽起程,途中缺糧,士兵沿途采摘山中野桃、棗子為食,七月二十五日至房縣。張獻忠、羅汝才在播箕寨兩山之間設下埋伏,誘敵深入,良玉中計,官軍大敗,羅岱被殺,左良玉拚命突圍,士卒死者一萬多人,脫困士兵不到千人。
崇禎十二年(1639年)楊嗣昌薦良玉有大將才,拜平賊將軍。
崇禎十二年,瑪瑙山之戰后,賀人龍以楊嗣昌背信,私下告知良玉,嗣昌欲奪其位,左良玉亦恨之,兩人皆與楊嗣昌不合,長期擁兵自重,傳檄不至。左良玉停兵不追,張獻忠得以進入四川。賀人龍后為孫傳庭所殺。
崇禎十五年(1642年)督師侯恂發帑五十萬犒賞左良玉部,良玉與李自成戰于朱仙鎮,良玉大敗,退至襄陽。四月,李自成兵圍開封,良玉見李自成軍容甚壯,連夜拔營而逃,李自成率叛軍追擊,良玉“兵大亂,下馬渡溝,僵仆溪谷中”,“棄馬騾萬匹,器械無算”。不敢同大順軍主力作戰,故技重演,率部順江東竄,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糧,未得補給,遂掠奪武昌而去。
南明時期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寧南伯,北京城破,崇禎自縊亡,左良玉盡出己擄掠所藏金銀財物二三萬,散給諸將,才穩住軍心。弘光帝立,晉升為寧南侯。
當時左良玉擁兵八十萬,號稱百萬軍,成為南明重要屏蔽。弘光元年(1645年)良玉以“奉太子傳國密詔”,“清君側”為名,傳檄討馬士英,臨行之時,下令屠戮武昌城。馬士英急命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行至草鞋峽時,黃得功等部已擊敗良玉。四月初一日,良玉至九江,已是久病之軀,初四日,邀江督袁繼咸到舟中相見,袁責以大義,良玉疾甚,望城中火光,大哭曰:‘予負袁公!’嘔血數升而死。其子左夢庚拘禁袁繼咸,引兵東下,直通太平府,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三日夢庚率部投降清軍阿濟格部。袁繼咸為清兵所執,不屈身死。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3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