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4月24日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歷史上的今天
首頁
歷史上的今天 天天大事記 出生的人物 去世的人物 違紀違法事件 違法犯罪案件 體育事件 展會
重大安全事件 全球重大事件 二十四節氣 傳統節日 萬年歷 原創文章 生肖星座運勢 政企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歷史上的今天 > 4月24日 > 大事記 > 1562年4月24日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1562年4月24日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4 08:48   
1562年4月24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562年4月24日(農歷1562年3月24日),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在徐光啟之前,一天不是24個小時,而是12個時辰。 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徐光啟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號玄扈,鎰文定。明朝南直隸松江府上??h人,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

  1562年4月24日(農歷1562年3月24日),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在徐光啟之前,一天不是24個小時,而是12個時辰。

  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徐光啟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號玄扈,鎰文定。明朝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

  徐光啟(右)與利瑪竇(左),他們合譯了《幾何原本》,本書被公認為徐光啟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

  在天文學、數學、農學、軍事思想等領域擁有跨時代的成就:主持歷法修訂和編譯《崇禎歷書》,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提供了第一個全天性星圖;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一起翻譯了《幾何原本》,為中國引進世界近代科學奠定重要基礎;其一生關于農學方面的著作甚多,著名的《農政全書》共60卷,70余萬言,其中關于農政思想和農業技術的論述,極大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軍事思想上以“求精”和“責實”為核心,并提出“極求真材以備用”,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人。

  徐光啟是“向西方尋找思想的第一人”,比一般大家所說的林則徐(史家所謂“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要早二百年。有人質疑徐光啟的成就是建立在翻譯之上,其實,翻譯也是一門學問,比如說對于幾何二字的翻譯,用明代的上海方言念,“Geo”聽起來就像是“幾何”,還能讓人聯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而徐光啟對于亞里士多德哲學著作的翻譯,則精準地對應了宋明理學的術語。徐光啟有一個著名的主張:“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必先翻譯?!?br />
  1600年在南京遇到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改變了徐光啟的人生軌跡。當時的西方,耶穌教會掌握最先進的思想、科技,而意大利貴族后裔利瑪竇來到發達的中國,自然會用西方最前衛的科技來證明自己的文明,加之明朝一批學者的實學風潮興起,徐光啟便通過利瑪竇“開眼看世界”。

  讓一天“變成”24小時

  “一天24小時”,是最天經地義的事情了,但是在徐光啟之前,一天不是24個小時,而是12個時辰。

  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時,禮部向朝廷奏稱:明朝的觀象臺年久失修,地面凹凸,儀器擺放不平,星相測不準,導致歷法與“天度不合”。當時的欽天監里,只有幾個人稍稍懂得歷法,大多數天象預測都不準確,皇歷也編得很爛。天子不知天象,導致百官議論,百姓不服。禮部想借用徐光啟和耶穌會士的天文歷算知識,用歐洲的《儒勒歷》,修訂明朝的《大統歷》。然而,就在明朝的萬歷十年(1582年),羅馬教廷頒布了一部更新了的歷法——《格里高利歷》,采用了最新的天文學計算技術和觀察數據,將一天分為24個小時,精確性大大超過明朝的《大統歷》。

  年過半百的徐光啟毛遂自薦修訂歷法。1612年上疏修歷拖延很久,一直被其他的事務打斷,1627年,崇禎繼位。年輕氣盛的崇禎,求教身懷絕技的“三朝老臣”徐光啟,重新啟動已經擱置了16年的“修歷”計劃。

  徐光啟等請耶穌教會對《格里高利歷》作出翻譯,然后由欽天監中國學者對傳統歷法進行比較。西方歷法符合中國傳統的加以引進,中國歷法不符合實際運行的部分就加以刪除。比如,中國傳統的天算,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百刻。西方的時間劃分則是每天24小時,一小時4刻,合共96刻。東西換算的話,“十二時辰”對“24小時”真好對等,把每個“時辰”一分為二,稱為“小時辰”(簡稱“小時”)就可以解決了。但是,中國的“每天一百刻”,和西方的“每天96刻”就無法換算。更大的困難在于,西方的“每天96刻”是“24小時”乘“4”得到的,兩者之間,可以通算。中國的“十二時辰”和“一百刻”則是兩套計算方法,“時辰”與“刻”不能除盡,因此也不能合并。一定要合并的話,得出的結果是每小時4.166刻的時間劃分。徐光啟、湯若望最后斷然采取西方歷法的方法,廢除了一天百刻的計算法,讓中國歷法和世界上其他多數民族的計時方法保持同步。

  徐光啟負責修歷四年,大致已經完成了《崇禎歷書》的編定。他去世后兩年,李天經、湯若望已經完成了徐光啟的未竟事業。面對這樣一部全新歷法,崇禎皇帝又沒有了主意。到底是沿用祖宗留下的《大統歷》,還是變法維新,改弦易轍,頒布這部革命性的歷法,他很猶豫。生性多疑的崇禎終于在1644年下令刻印《崇禎歷書》,向全國頒布??墒?,太晚了。這部完美的歷法,并沒有能夠挽回明朝。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將自己的年號定為“天命”,1616年是滿清的“天命元年”。滿洲人很早就與明朝爭奪“天命”,而明朝的“天學”混亂,似乎也真的是被清朝奪去了“天命”。清軍入關以后,將士在北京的胡同里找到了“通玄教師”湯若望。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崇禎歷書》。順治皇帝把它改名為《西洋新歷》,頒布全國,施行至今。

  把番薯帶到中國

  明代中國的人口僅5000萬,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則飆至3億,明末清初的人口爆炸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徐光啟的那折《甘藷疏》。

  番薯十六世紀由西班牙人從美洲引種到菲律賓,殖民當局嚴格控制,西班牙人不讓一塊番薯出領地,以防傳給中國人后奪了他們自己的種植利益。在南洋一帶謀生的福建閩南移民陳振龍,設法把番薯藤藏在船里,靠幾根青藤繁殖起來,才冒死把這種神奇的糧食作物帶到臺灣,再傳入福建,于是活人無數。徐光啟是內地士大夫當中“第一個吃番薯的人”。1607年徐光啟回上海為父親守孝,在家三年,他年年都請在福建莆田經商的一位徐先生帶種子回上海,試驗移植,當時人們認為番薯是南方植物,不可能在長江流域引種,江南平原地區種植番薯,最難“傳種”。播種季節,莖塊不是霉爛,就是凍僵,或者溫濕過度,甫經越冬,已經發芽。

  為找到薯種“冬藏”技術,徐光啟用窖藏保溫,鋪稻草防濕,在霜降前收種以避凍,在清明前下種不發芽等方法,終于成功了。他總結出“傳種”、“種候”、“土宜”、“耕治”、“種栽”、“壅節”、“移插”、“剪藤”、“收采”、“制造”、“功用”、“救荒”等一整套做法,稱為“松江法”,把番薯種植地圖,往北方推進,直到山東、河北、朝鮮和滿洲?!八山ā?,是高緯度地區的番薯種植技術。從南半球到北半球,從拉丁美洲到亞洲,海疆萬里之外的異國作物,落戶江南,并沒有發生生物學上嚴重的“退化”(degeneration)現象。徐光啟不無得意地說:“庶幾哉,橘逾淮,弗為枳矣?!?br />
  徐光啟的心思和一般“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士大夫有所不同,他并不是消極地“辭官歸田,告老還鄉”,他是要完成自己的一生志向,完成那一場被后來的歷史學家稱之為“科學試驗”的“農業革命”。據說徐光啟的天津南郊的農莊有1500畝到2000畝,都是從鹽堿荒地里開墾出來的土地,他試驗把水稻引種到華北平原,徐光啟改進的水利灌溉和造肥施肥技術,解決了北方旱地水稻種植的難題,使得水稻種植在天津扎根。明朝開始培植的天津“小站水稻”,后來享譽全國。

  《農政全書》共60卷,12目,約50萬字。這部著作和歷代的農書是一種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按陳子龍在《農政全書》的《凡例》中說的,徐光啟是“雜采眾家,兼出獨見,有得即書,非有條貫”?!掇r政全書》中,完全由徐光啟個人寫作的,約有6萬字,只占全書的十分之一,其余篇幅是對歷代農家著作的征引,據統計,交待了書目來源的共有250種。因此,我們可以說《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的農業百科全書。

  自掏腰包,練炮救國

  萬歷四十七年(1619),離清軍入關還有26年時,徐光啟已經察覺到明朝危如積卵,滿族在關外虎視眈眈。然而巡視一下營中軍械,都是嵩山少林之長棍,河南田間之鐮刀,山陜農民之長耙,還不能人人都配齊。徐光啟決定采用先進火器,避免冷兵器肉搏。他自掏腰包,從澳門購買大炮,卻被告發私辦軍火,一路受阻,三年后,紅衣大炮最終到達北京,當時的北京城,會造炮的,都是上海的天主教徒,長城上一炮打出去,擊中了一個人,此人三月后離世,此人便是努爾哈赤。多年后,多爾袞才打進中原。

  文官練兵,雖有魄力,卻遭致朝廷各種言論。徐光啟逝世前一年,幾十年來一直追隨在他左右的學生,同他一起帶兵的孫元化在冤案中被朝廷殺害,徐光啟有心救國卻無力回天,次年于憂憤中病逝。

  和宋氏家族的淵源

  徐光啟有五個孫子:爾覺、爾爵、爾斗、爾默和爾路,全體入教,子孫繁衍,姻親遍布,使得上海城廂和徐家匯成為天主教重鎮,松江、嘉定、青浦、川沙也逐漸發展出天主教社群。徐光啟有一位孫女徐甘第大嫁到松江府城內,一心傳教,1658年捐建邱家灣教堂,還出巨資幫助西洋傳教士。死后不久,羅馬教廷曾經有計劃把她封為圣人。清代末年,有一位徐氏后人嫁給了青浦倪氏。倪家有女,嫁給了從美國回到上海,為衛理公會傳教的宋耀如牧師。宋耀如夫婦和他的子女們,還有他的女婿們,構成了民國時期上海乃至中國的第一大家族,他們是:女:宋藹齡(適孔祥熙)、慶齡(適孫文)、美齡(適蔣介石);子:宋子文、宋子良。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歷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2025年03月23日(星期日)
按時間查詢:
點擊此處直接查看365天發生的重大事件
最新大事記
  3月22日3名00后非法套現近10萬 警方已介
  3月22日男子捏造兒童失蹤被害謠言被罰
  3月22日《人民的名義》演員高英去世,享年69
  3月22日民政部:施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
  3月22日彭麗堂被查 曾稱要給女兒做廉潔榜樣
  3月22日成都公布調查報告 盲目施救致3死2傷
  3月22日警方通報男子商場內搶走金飾后逃離
  3月22日美國第47任總統特朗普命名新戰機F-
  3月22日特朗普官宣美軍六代機:已秘密試飛5年
  3月22日身高矮半頭!德克士深夜道歉
熱門大事記
  3月22日中國首個兒科醫學大模型發布
  3月22日中國實現12900多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3月22日網易云向李榮浩致歉并給用戶補償
  3月21日韓國對中國團體旅客免簽 外交部回應
  3月21日NBA球隊凱爾特人被賣61億美元
  3月21日APP崩了車主遭罰站?長城汽車致歉
  3月21日網絡大V司馬南偷稅被罰超900萬
  3月21日長期帶彩打麻將 張謙被開除黨籍(附簡
  3月21日張若昀劉亦菲獲卓越品質之星
  3月21日考文垂成為國際奧委會首位女性主席
關于我們 - 服務指南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去手機端 - 在線投稿
歷史上的今天:還原歷史事件,記錄每天發生的重大事件!
Copyright 2021-2022 www.LiShi365.cn  歷史上的今天  版權所有
ICP備案:魯ICP備08104861號-40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福利一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