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69年3月17日蒙古頒行八思巴所創新字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4 14:00
|
|
|
1269年3月17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269年3月17日(農歷1269年2月13日),蒙古頒行八思巴所創新字。
蒙古原無文字,成吉思汗在公元1204年攻滅乃蠻時,擄獲乃蠻掌印官塔塔統阿。塔塔統阿是畏兀兒人,精通畏兀兒文。他遵照鐵木真的旨意,用畏兀兒字書寫蒙古語來教育鐵木真的子侄,創制了畏兀兒體蒙古文,或稱回鶻體蒙古文。忽必烈認為畏兀兒體蒙古文只是一種文字的借用,不能算作蒙古自己的文字,因…
|
1269年3月17日(農歷1269年2月13日),蒙古頒行八思巴所創新字。
蒙古原無文字,成吉思汗在公元1204年攻滅乃蠻時,擄獲乃蠻掌印官塔塔統阿。塔塔統阿是畏兀兒人,精通畏兀兒文。他遵照鐵木真的旨意,用畏兀兒字書寫蒙古語來教育鐵木真的子侄,創制了畏兀兒體蒙古文,或稱回鶻體蒙古文。忽必烈認為畏兀兒體蒙古文只是一種文字的借用,不能算作蒙古自己的文字,因而忽必烈在元上都(今錫盟正藍旗元上都遺址)剛繼汗位不久,就決定創制一種供全國統一使用的新型文字。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命吐蕃著名喇嘛高僧八思巴創制。
蒙古頒行八思巴所創新字
八思巴把維吾爾字母拼寫蒙古語言,作為蒙古的文字,這對于蒙古文化的提高和國家政令的推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元世祖忽必烈命國師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放是八思巴率領一批吐育語文學者重新根據藏文字母改制,仿漢字方體,自上而下拼寫,稱蒙古新字。蒙古至元六年二月十三日頒行天下,作為官方文字通用。亦稱“八思巴字”。
八思巴(1235~1280),本名羅追堅贊。藏族政治家、佛學大師,藏傳佛教薩迦派第5代祖師,元代首任帝師。八思巴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聰慧過人,通曉佛學,號稱圣童。相傳3歲時就能口誦蓮花修法,7歲時就能誦讀十萬字的佛經,8歲能背誦經文,9歲時就在法會上給別人講經說法,故被稱為“八思巴”(“圣者”、“神童”之意)。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八思巴與其弟恰那多吉隨伯父薩班赴涼州(今甘肅武威)謁見蒙古窩闊臺汗之子闊端。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應召赴六盤山謁見忽必烈。八思巴以其淵博的學識和謙虛謹慎的美德,贏得了忽必烈的賞識。他備受崇敬,被尊為“上師”。同年,薩班病逝,八思巴繼為薩迦派新法王。自寶祐元年(公元1253年)隨侍忽必烈,忽必烈及王妃、子女皆從其受密教灌頂,皈依藏傳佛教。
八思巴文印章
元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八思巴受封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元法主,管理全國的佛教事務。同時,根據道路情況,設置驛站,保證道路的暢通,為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的有效控制和施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溝通了西藏與祖國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思巴以國師身份兼領總制院事,管理全國佛教及藏區事務,成為中央政權的藏族高級官員。二年后返藏,為元朝在藏區建立地方行政機構。建立起藏族史上著名的政教合一政權——薩迦地方政權。該政權代表元朝中央政府有效地行使著對西藏地方政教事務的管理。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返大都(今北京),獻所創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字”,頒行全國。次年升號“帝師”,加封“大寶法王”,賜玉印,統領西藏十三萬戶。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3月20日(星期四)
|
|
|
|
|
|
|
|
|
|